2000年,昆明市呈贡区的花农们迎来一件奇事,20多岁的程序员小伙张肇鹏放着高薪工作不要,反而来到田里和他们一起养花,看到他有学有样地挑粪、浇肥,人们觉得这名高材生一定是疯了。
云南四季如春,全年气温稳定在23°上下,无严寒酷暑,日照充足,非常适合鲜花种植。自上世纪80年代鲜花行业兴起后,云南省在花团锦簇的道路上一路狂奔。在张肇鹏回到呈贡的前两年,斗南花卉市场刚刚挂牌成立,若干年后,这个市场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,在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中占据70%的市场份额。
近三十年间,云南鲜切花种植面积从240亩增长至171.4万亩,增幅超7000倍。在招聘软件BOSS直聘上搜索关键词“鲜花”,每显示10个岗位,就有3个工作地点在云南。凭借超前的意识与高学历优势,张肇鹏拿到了这艘即将启航巨轮的一等票,不到五年时间,张肇鹏就做到了昆明鲜切花的行业前列。
图1 品元园艺CEO张肇鹏(供图:受访者)
此后20多年的“鲜花人生”中,这种超前的意识让这位前程序员收获了很多“我不理解”,亦曾差点“一无所有”,也成为云南鲜花产业发展的未来注脚。
种花也要讲科技
2006年,身在昆明的张肇鹏意识到本地的鲜花供应迟早会见顶。他决定扩张,进军玉溪。玉溪距昆明1小时车程,气候与昆明接近,此前更具盛名的农作物是烟草。如果能在玉溪种上鲜花,成本能比昆明便宜不少。
投资新基地不是买基金,这个决定让他跌落谷底,3年后,公司资金链断裂的张肇鹏总结了扩张失败的三大原因。
一是气候不可控,现有的基地适宜生产,到其他地区,即便气候相近也可能并不适合。
二是土地不可控,传统种植非常依赖土质,这导致即使是在相同地区,生产结果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。
三是人才不可控,个人经验在种植生产中尤为重要,一个20年经验的老手甚至顶得上一个团队的新人,传统农业在扩张时,人才储备往往很难跟得上。
不过张肇鹏并没有放弃,他变卖了所有资产和种植基地,只保留一个300平方米的核心基地,重金打造实验室,潜心研究自动种植。
“天不可控,就给鲜花提供人工气候,地不可控靠,就给鲜花提供人工土壤,人不可控,就增加自动控制的占比。用确定的、科学的方法解决一切不确定的因素。”张肇鹏决定和命运来一场豪赌,放弃原来的传统生产模式,将智能化的高效生产模式引入鲜切花生产中。
图2 品元园艺自动种植基地
张肇鹏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是学霸,他本科学的是计算机与暖通专业,硕士学的是企业管理,兼修自动化控制,而博士学的是农学。
“很多人说我跨度很大,其实恰恰相反,我所学的和我所做的,相当对口。”张肇鹏笑言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自己都代表着本地鲜切花行业的学历天花板。
经过3年的研究实验,张肇鹏自主设计了一套生产系统,实现生产气候、水肥浇灌的自动化控制,并用添加营养物质的基质替代土壤进行无土栽培。生长模块、气候模块、运营模块三者相结合,使得该生产系统具备专家式的调控能力,无需人工干预。
“如果不是被逼上绝路,我可能做不出来,”张肇鹏解释,做气候调节的时候可以翻阅空调风机、暖气片等工程手册,查找一些工程数据,至于其他方面的数据,由于研究的人比较少,很难找到借鉴的资料,“有时甚至要从普朗克黑体模型开始,自己微积分。”
2015年,他在红河州弥勒市选址,建起了新基地,面积3万平方米,植入自动控制系统,进行产业化测试。实验区的产量相当于同面积普通基地的5倍,这意味着3年的卧薪尝胆没有白费。见效果显著,张肇鹏又继续投产,建成了另外3个相同的基地。
而他所创办的品元园艺所产切花玫瑰被评为“云南省10大名花”,先后获得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、花卉发育与品质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、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切花月季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、中国农业大学院士(专家)工作站等荣誉。
大数据种花,大数据找人
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,云南最早种植鲜花的花农不少已经退休。产业也从最早的粗放发展进入了规范化的轨道,如今的斗南花卉市场上,即便是1元1枝的鲜花,也要求品相、色泽。
市场的要求也在倒逼花企在生产、管理上的升级。左祖华是品元园艺包花车间的质检员,早在张肇鹏还在昆明市呈贡区人工种植时,她就已经是包花车间的中流砥柱。在左祖华的记忆里,这些年对人工包花的要求越来越高——这一流程需要人工选花、清理和包装,先将相同品类、相同长度的花放置到一起,用工具清理花枝上的倒刺,最后再将处理过的玫瑰包装起来。
图3 左祖华在包花车间比对鲜花的长度(供图:受访者)
红河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,有241万少数民族人口,风景如画的同时也意味着人才供给有限——更多产业内人士愿意留在昆明。
对于张肇鹏来说,公司要进入下一阶段,人才的迭代升级是在必行。今年年初,从BOSS直聘上来过一名退伍军人,部队生涯造就了他较强的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。虽然这名军人最后离职了,但张肇鹏仍然受到启发,新增了一个“退伍军人”的岗位,岗位描述为“从事车间管理岗位”。
事实上,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品元园艺目前最稀缺的两种人才,技术的升级与产业化解决了“天不可控”与“地不可控”的问题,至于“人不可控”,实际上只解决了一半。在现有的生产结构中,普通操作工的经验已经无限弱化,真正影响生产效率的,是管理升级与技术革新。
在BOSS直聘上,每天都有上百人跟张肇鹏打招呼,不同地区,不同人群。2021年9月份,品元园艺招到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车间总工,负责统筹包花车间里的所有生产线,在张肇鹏的安排下提升了车间的生产效率。据了解,这位总工名为童斌,一直投身于比亚迪生产线,熟知车间管理流程。
图4 品元园艺HR在BOSS直聘上与候选人沟通(供图:受访者)
童斌原本在广东上班,中秋假期,他在BOSS直聘上看到品元园艺正在招聘车间总工,薪资待遇也很合适,就试着聊了聊。“聊着聊着,就决定国庆不回广东了。”童斌前两年也托人打听过家乡的工作,但均没什么合适的机会,这次际遇让他意想不到,自己居然能在一家鲜花厂发光发热。
“招聘线上化最大的好处是,能创造更多可能,进而沉淀出切实可行的经验。”张肇鹏认为,小地方、小企业招人,人才的数量和种类必须上去,比如在邂逅退伍军人和童斌之前,他们也不清楚什么样的人适合管理车间和生产线。
这两次邂逅的背后是BOSS直聘这类新招聘平台跨行业、跨地区的人才推荐机制,巧合的是,这与张肇鹏之后的规划不谋而合——他要用大数据养花。
目前,品元园艺的自动化生产后台是张肇鹏预先设定的模型,什么时间适合什么温度,多久灌溉一次,都是以自身多年养花经验得来的方案。
“这是我认定的最佳方案,但花不一定这么认为。”张肇鹏正在尝试的,是24小时监测鲜花的生长状态,将数据传导到后台,依托于算法与数据,构建出一个全新的模型,让鲜花自己决定自己的生长环境。
转自:昆明信息港